您的位置首页 > >社会公益 > > 援助行动

祁 连 日 记——之十六

发布日期:2016-12-13 09:54:57
扫一扫 X



2016.11.03    星期四  晴       张秀洲

治疗过敏最好的手段是应用过敏源不断刺激,医学上称为脱敏治疗。治疗高原反应最好的手段是进入更高海拔地区,回到低海拔地区时会更舒服,我觉得这是加速习服。回到祁连第二天,大家的睡眠相当好,中间醒来一两次,而且很快入睡,起床后觉得精神都焕发光彩。希望这种习服状态能一直持续下去。

无云的清晨,空气格外清新,呼吸也觉得通透,空气中飘来淡淡的清香。牛心山顶的白雪映衬着金色的光晕,金色、白色和山背面黑影不断游移变幻,预示着太阳就要升起。温暖的晨曦驱走了黑夜,把整个小城带入阳光明媚的一天,街上的商户已开门迎客,行人也不疾不徐的漫步街头,没有一丝的忙乱与喧嚣。微风吹拂,没有一丝寒意,广场上大妈的身影显得分外妖娆,在晨曦和雪山的衬托下,构成一幅流动的风景。

工作一如既往,每日例行查房提高了自己的业务,增强了语言交流能力,同时也与患者家属增进了感情,走在路上,不时有患者家属前来打招呼,自己也不曾想过这么快就融入其中。医疗工作是辛苦的,由于医学发展水平和医院条件的限制,许多病例不能确诊,只能从现有的检查寻找蛛丝马迹,每一例疑难病例都会费尽心思,生怕漏诊或误诊。

十一点左右,医务科张科长组织我们把开展的新项目和援建的工作总结一下。想想来祁连不到二十天,我们大家密切合作,把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,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。希望大家在援建结束的时候,收获工作进步,收获友情,而且这份经历会成为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。

午后的工作清闲了许多,下午一位矽肺的老人入院,突然感到特别亲切。二十年前参加工作,遇到的患者三分之一都是矽肺,天天值班处理的都是胸闷憋气、肺部感染,十几年没遇到一例矽肺患者,都忘记了还有这种疾病的存在,思绪一下回到二十年前。那时工作没有经验,全凭一腔热情,遇到困难从不犹豫,好像比现在更有信心。二十年后的今天,自己都无法回答,和当年相比,到底自己是在进步还是退步。

没有云层的遮挡,白雪覆盖下的牛心山一览无遗,静静的立在那里,炙热的阳光和冰冷的白雪如此和谐,演奏出一曲高原雪山赞歌。山脊处裸露出青灰色的岩石,曲折蜿蜒,衬托出雪山刚毅的轮廓。云杉无惧雪山的高寒,清翠的枝头挂满白雪,傲然挺立在山坡。

一个人坐在窗边,思绪飘向远方,突然记起了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那首《从军行》:

青海长云暗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。
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

两千年前,大将军霍光率部在祁连山区纵横开阖,连续平定匈奴、楼兰诸国,为汉代丝绸之路扫清障碍,成就了华夏民族辽阔的疆域。在一瞬间时空变幻,我们今天仍旧走在霍将军走过的地方,我们的援建工作同样是为了新时代的丝绸之路,历史又是何等的相似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