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2016.11.01 星期二 晴 极度深寒 张秀洲
昨天了解一下央隆乡的情况,央隆乡地处祁连县以西220公里,是一个藏、回、蒙古、汉、土、撒拉多个民族组成的纯牧业乡,距离县城远,卫生条件差。小镇一共有居民4000多人,由于近年鼠疫流行,好多人迁离此地,目前有3000人左右,由于是牧区,人口分散,就医极其困难。
小镇的生活条件也相当艰苦,没有通电,山里的手机信号也是时有时无,没有暖气,没有自来水。与外界联系少,蔬菜进入困难,牛羊肉还好,蔬菜价格相当贵。我们住宿条件还算不错,三个人挤在一间小屋,自己烧的暖气,后半夜就变凉,三个人缩在被窝里,硬硬的枕头,硬硬的被子和褥子,冷冷的空气,冷冷的地面和桌子,膻膻的饮食,空气中弥漫着膻膻气味,没有洗手间,没有自来水,没有电,只有一块电视孤独的立在那里。
头痛缓解了很多,活动了一会,没有胸闷心悸,看来适应的不错。睡眠仍然是最大的问题,12点钟睡下,一点多就醒了,而且毫无睡意,听着两位同仁在床上辗转反侧,就知道大家都没有入睡。没有一点睡意,自己出门走走,小镇内静悄悄地,偶尔从风中传来犬吠和鸟鸣声,深邃而寂寞。高原的天空低了许多,群星闪烁,熠熠生辉,较之平原亮了数倍。一个人走在院子里,恍若踏入天际,被群星环绕,有种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感觉。拿出手机,想记录下这人间仙境,手机不给力,只拍下几点星光。
三四点钟的时候,天气越来越冷,缩在被窝里,迷迷糊糊入睡,六点钟的时候,再度冻醒。东方已经变白,草原雪山的轮廓愈见清晰。家家户户的烟囱冒出炊烟,牛羊的叫声清晰可辨,整个小镇恢复了生机。同来的人员陆陆续续起床,大家准备完毕,期待工作的开始。
今天是11月1日,“山东省援青祁连医疗队健康行”正式成立,标志着滨州市人民医院健康行的足迹走出滨州,走进青海,拓展了服务范围,将健康行的精神带到高原,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之中,把义诊活动做大做强。
虽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,大量的就诊牧民还是让我们始料未及,从打开诊室一直忙到12点半,没来得及喝一口水,甚至没有机会站起来活动一下。许多患者都是来自于几十公里外的牧场,都想接受专业的诊治再回去。我们协商了一下,决定吃完午饭后下午继续义诊。由于一直过着游牧生活,没有午休的习惯,刚吃完饭,患者就涌了上来,在我这些年的工作中也没遇到这么忙的情况。
困难之一是语言问题,大多时候是我问一句患者回答一句,怕理解的不准确,自己再重复一遍患者的回答。而且有一部分牧民只会说藏语,交流更是困难,所以一上午下来,累得声音嘶哑。另一个问题就更困难,患者平日没有机会去医院,所以见到大夫就会把全身的不适尽数说出,没有主次,没有重点,和我们平日看病完全不同。有时候一个症状没问清楚,另一个症状就说出来,一位患者合并心血管、呼吸、消化、风湿免疫、骨外、内分泌、眼科、妇科等多学科疾病,而且相应学科没有专业大夫,所以更需要把自己的知识融会贯通,尽可能解决他们的问题。
总结一下,牧区最常见的疾病是:高血压病,由于牧区居民喝的茶水中加盐较多,所以多宣传限盐。糖尿病和痛风,和牧区饮食中肉类食品多有关。胆结石及泌尿系结石,和饮水中的钙含量高有关。copd和类风湿性关节炎,和气候条件有关。先天性心脏病,和高海拔有关。白内障,和紫外线太强有关。从义诊活动中看到,大多数牧民甚至是年轻人患有三、四种疾病,多的七八种疾病,几乎都与高原、寒冷、饮食习惯有关。回来的路上还在讨论高原地区不太适应人类居住,有条件还是迁到环境更适合的地方。
即使条件如此艰苦,我们依然感受到当地兄弟姐妹的好客与热情,一天多的时间建立了深厚的友情。临走前大家依依不舍,那种感觉让我不忍离去,大家相约再次相聚。再见了我的兄弟姐妹,我们此生或许都不会再见面,但我的记忆里永远都不会忘记,不会忘记我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,不会忘记你们的豪情,不会忘记你们的真诚,不会忘记你们带给我的那份感动。再见了央隆,我也不会忘记这里朴实的牧民,不会忘记这里壮丽的雪山,不会忘记这里漫山的牛羊,不会忘记这里冷冷的街道。更不会忘记,在那个漆黑的寒夜里,寻找星星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