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16.10.31 星期一 晴 张秀洲
周末两天的休息,身体心理都得到放松,四个人精神抖擞,迎来新一周的工作。高原反应仍不时出现,头痛、心悸、失眠总会不期而至,但发作的程度和时间越来越少,相信大家都能适应。
上午的工作依然紧凑,早早的带大家查房,近期病房装修,病人不是很多,仍然是病种复杂。昨晚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出去检查,叮嘱分管医师要明确病因,包括消化道溃疡、肿瘤、肝硬化等疾病。发热的患者积极抗感染治疗,同时寻找病因。慢阻肺患者挺多,病情还稳定。门诊不时有患者就诊,心血管患者为主。没顾上喝水,时间就到了十一点。
王院长通知,下午2点出发去央隆乡义诊。陈锦主任让我注意保暖,央隆乡距离祁连县220公里,海拔高,没有通电、没有暖气,途中翻越4200米的雪山,建议我带上氧气出行。自己觉得在祁连适应了半月,应该反应不会太大,挑战一下自己吧!而且当地自然环境恶劣,又是鼠疫流行疫区,还是应该注意,要保护好自己。
下午两点,准时出发,赶赴央隆乡。一路的风景仍然减轻不了高原反应,头胀欲裂,感谢后勤马主任一路的陪伴与讲解,让自己能强忍着前行。
驶出祁连县城,首先穿越世界第三大峡谷--黑河峡谷。黑河发源于青海省祁连县境内的八一冰川,是全国第二大内陆河,祁连山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,孕育了这条高原大河。黑河流经青海、甘肃和内蒙三省区,滋润着西北广阔的土地,被誉为“河西走廊的母亲河”。


车子驶在曲折险峻的盘山公路,山旁的牧场变得枯黄,远远望去像是铺了一层厚厚的垫子,白色的羊群、黑色的牦牛变幻出不同的图案,整个草场变成滚动的屏幕。祁连山脉连绵起伏,没有尽头,远处的雪山在阳光的照射下绚丽多彩,云层在山顶飘过,构成一幅流动的山水画。二尕公路沿黑河延伸,曲曲折折,起起伏伏,蓝色的河流、青色的公路组成一条彩色的飘带蜿蜒前行,消失在白雪茫茫的天际。蓝色黑河水顺流而下,发出隆隆的响声,像是出征的擂鼓。
海拔越来越高,头痛的感觉越来越重,后悔没有带上氧气,两颞部波动越发强烈,有点担心自己的血压和脑血管能否承受海拔的上升。行驶到黑河源头,停车透气,路旁的枯草已被白雪覆盖,室外温度已达到零下五度,寒风彻骨,不敢再停留,裹紧衣服,继续前行。已经看不到地面,天地一片白茫茫的,雪层越来越厚,不时有秃鹫在雪中觅食,路上静悄悄的,只听到发动机的轰鸣,马主任说已进入无人地带,有时一天也碰不到人。听马主任一路聊着当地的风土民情,介绍着不同的景点,车子一路颠簸,登上这段路程的最高点热水达坂垭口。上山积雪堆积,终年不化,夏天是避暑胜地,冬季的苦寒让当地人都难以忍受。
下山的路更加艰险,路上的积雪被压成一层薄冰,车子还没走上50米就险些失控,向一侧滑行,我大声惊呼,马主任从容的减速,让我不用担心,多年的雪地驾驶早已驾轻就熟。随着海拔的降低,雪越来越少,黄色的草地又展现在眼前。天空越来越低,云层触手可及,我们就在这份宁静里驶入,驶入远方的目的地。


三个半小时的奔波,终于到了我们的目的地央隆乡。地理位置虽然偏远,条件艰苦,但当地人的热情让我们感到暖融融的。丰盛的晚餐,热情的款待,让我觉得高原反应减轻了很多,让我更有信心完成明天的义诊工作。八点半,我们回酒店,气温已降到零下十度,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,很多年没有这种寒冷的感觉了,整个人都缩成一团。我们住在当地最豪华的酒店交通旅社,回来时已经停电,听马主任介绍,央隆乡由于远离城市,没有通电,住户通过太阳能供电,所以晚上10点,全镇就停电了。今天刚八点多就停电,老板热情的送来蜡烛,三个人百无聊赖的躺在床上,借着烛光聊天。
身居艰苦的环境,更对当地的同仁充满了敬意,在资讯发达的今天,一群年轻人,放弃都市的繁华,忍受着苦寒,忍受着孤独,为了这些牧民的健康,甘心付出自己的青春,坚守在这里。希望通过亲身体会感受这里艰苦卓绝的条件,能通过自己的记录真实的还原他们的生活状态,让大家感受一个不一样的祁连。